〔記者楊綿傑、張聰秋/綜合報導〕綠能為政府當前發展目標,民間對於風電開發更是摩拳擦掌,位於彰化外海的九個離岸風電開發案,昨日同時排入環評初審,包括對白海豚、各種鳥類的影響,以及船隻航行、風場後續管理等問題都引發討論,昨日僅玉山公司的「海龍兩案」獲初審通過,將提送大會最後審議,其餘七案則因生態調查資料不足,被裁定補件再審。
環保署指出,九案均於六月送入環評初審,因均位於彰化外海,且是委託同一顧問公司協助處理,因此僅以開發單位不同做區分,分別為丹能公司的「大彰化四案」、玉山公司的「海龍兩案」、上緯公司的「海鼎三案」進行聯席審查。許多環評委員關切開發案對白海豚、鳥類及魚類等生態及船舶航行等環境影響,最後僅海龍兩案獲初審通過。
而儘管風電建設能否通過環評常有變數,但是丹麥「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openhagen Infrastructure Partners, CIP)將斥資一千八百億元,在彰化外海興建三座離岸風場,經彰化縣長魏明谷爭取,CIP昨日與縣府完成簽訂MOU合作備忘錄,宣示只要三座離岸風場能夠通過環評審查,三座風電廠就會在彰化設籍,接受彰化縣課徵稅金。
魏明谷說,縣府要賺稅收,期待CIP要把風電公司行號和稅籍登記在彰化縣,稅繳進彰化縣庫。
CIP台灣區計畫執行長Jesper Krarup Holst侯奕愷則表示,風電廠只要完成環評程序,就會在彰化設籍,而開發過程中對漁民造成的損失,也會基於公平、公正原則補償。且規劃與當地技職學校合作,培育在地技職學生,三座風場更擬釋出三百個風機技術人員職缺,優先聘用當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