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產業方案即將啟動,以航太、船艦、資安三大產業為核心,並研擬振興國防產業條例草案,明訂每二年舉辦國防產業展、國內廠商遇研製維修瓶頸,政府應協助等,以擴大民間參與,每年釋出的商機可望達千億元。
國防部、國發會等部會積極研擬國防產業推動方案,近期內將提報行政院,將以航太、船艦、資安三大產業為核心,藉由國防武器及設備的自製、採購、升級等,帶動國內航太、船艦、資安產業,及周邊機械、材料、電機等相關廠商成長,以軍用需求來擴大國內市場規模。
官員表示,航太產業是高度系統整合的產業,具有龐大的產業關聯效果,對於周邊產業,例如金屬精密加工、材料、電子資訊等產業,可以產生技術升級、產品高值化的帶動效果。
空軍編列的686億元、66架自研自製高教機預算,4月下旬將辦招商說明會,準備評選合格廠商。國發會副主委龔明鑫表示,可帶動的相關產業產值至少有2,000億元以上。
以IDF國機國造為例,帶動國內航空技術開發與漢翔及中科院為主的供應鏈體系,如駐龍、天陽、時碩、嘉華盛等50餘家機體結構廠商,長亨、晟田、寶一、千附等30餘家發動機廠商,六俊、全訊、勝利、坤宇、均利等10餘家航電廠商,都替國內航空產業打下良好基礎。
官員說,航空產業產值已由IDF量產結束時的252億元,茁壯成長到前年的915億元,國機國造功不可沒,未來希望能再創造航太產業新一波高峰。
此外,國防部也正研擬振興國防產業條例草案,提供國內產業參與國防科技發展,保護國防相關產業承製機會,並適度保護國內產業參與國防科技研發與製造,有效結合民間力量,發展國防科技工業。
草案明訂每二年舉辦國防產業展,透過政府力量促成國際連結;在無損外交協議下,政府應主動邀請國內廠商或法人參與國防產業相關的國際活動;還有,國內廠商遇研製維修瓶頸,主辦機關應予協助;及國防部應協助本土廠商與友邦洽談關鍵零組件輸出、技術移轉或人員支援等事項。
根據國防部資料,一年釋出的商機約923億元,隨著國防產業業方案推動,未來釋商規模將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