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金牛年明星產業-政策加持 綠電族群前景明亮

2021-02-16
2021年電子產業除高速時代的亮點外,在面對全球極端氣候、溫室氣體減量及美國重返巴黎氣候協議的趨勢下,綠電的發展趨勢也是政策加持的重點指標,尤其在蔡政府的「六大核心戰略產業」外,美國總統拜登選前提出的2兆美元的乾淨能源計畫也在付諸執行。
 

行政院目標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比率提升至20%,其中離岸風力裝置容量目標由3GW調高至5.5GW(兆瓦),預計帶動1兆元的投資金額、1.2兆元的產值,配合相關設備本土化趨勢,產業聚落漸漸成形,相關供應鏈持續加碼投入。

此外,用電大戶條款也在2021年元旦正式上路,要求契約容量5,000Kw以上的用電大戶必須在五年內依用電契約容量建置10%再生能源,或以購買綠電憑證、繳納代金的方式,預估該項政策將創造1GW的再生能源交易市場,甚至未來不排除契約容量門檻將持續下修。

除了政府所主導的再生能源政策以外,由氣候組織(Climate Group)與碳揭露計畫(CDP)共同成立的RE100主導企業在2050年前達成100%使用綠電的目標,全球IT龍頭谷哥、臉書、蘋果以及微軟等,都是其會員,台灣第五家加入的企業台積電也對外宣布簽訂再生能源購電契約,是目前全球再生能源業去年簽署的最大企業購電契約。

綠電產業2020年雖受疫情影響,許多太陽能專案建置進度遞延,預估全球裝置量年減4%,但2021年在新舊專案推動下,預測裝置量可望有雙位數的強勁成長力道。

台灣為躋身GW級太陽能市場,至2025年每年需要新增約2.5~3GW,雖然案場土地取得不易,但是政府積極跨部會協商,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也組成了「太陽光電專案推動小組」推動產業發展,可持續關注太陽能電廠、太陽能模組本土產能。

目前台灣大型案場包括全台最大地面型的150MW台南七股電廠、100MW的台電彰濱工業區、坐落彰濱工業區全球首座180MW 海上水面型太陽能電站,以及屏東99MW太陽能光電場,皆在去年陸續開出。展望2021年,不少大型案場已在行政程序,預計將有更多標案釋出,整體產業前景樂觀。

  工商時報  柯宗沅
 

索賄或收賄申訴專線

  1. 本公司所有人員絕不接受任何廠商及其下包商給予賄賂或其他不正利益。
  2. 公司任何人員如有向廠商及其下包商索賄而違反前述聲明者,請具名逕向本公司檢舉、申訴,本公司必將嚴查;受理單位為稽核室,郵電地址:report@bes.com.tw 電話:(02)8787-7735、(02)8787-6522 ; 傳真:(02)8787-6250。
  3. 任何廠商及其下包商皆不得違反前述聲明,否則須自負一切法律責任。
  4. 非檢舉索收賄,請改撥 總機:(02)8787-6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