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彭博》報導,桃園將可能是中美貿易戰中,最大的受益者之一:由於大陸在工資較台灣來得低,導致台灣許多工廠外移至大陸,桃園也因此深受其害,但隨著這次中美貿易談判不順,許多的台灣大型科技公司將移回台灣,避開川普加徵的關稅,而桃園便是其首選城市。
由於桃園距離台北僅車程一分鐘,加上桃園國際機場更是台灣主要國際機場所在地,這也是為甚麼全球電子業在尋找替代方案時,桃園備受青睞的原因:而台灣大廠在中國基地為惠普(HP)和戴爾(Dell)等公司組裝裝置,恐也因為這事件使得十年以來的供應鏈解體。
▲桃園距離台北僅車程一分鐘,加上桃園國際機場更是台灣主要國際機場所在地,這也是為甚麼全球電子業在尋找替代方案時,桃園備受青睞的原因。(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川普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表示,如果他在30日開幕的G20(20國集團)會議上無法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達成協議,將準備對最後一批267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課徵關稅,且川普指出,新關稅甚至可能衝擊蘋果iPhone和筆電。
因此,和碩、仁寶電腦和英業達等業者如今也計畫將結束其從1980年代就為了蘋果iPhone服務的安排,紛紛在桃園提早產能,而廣達電腦等公司也正在收購及尋找工廠用地。
和碩財務長林秋炭日前在法說會上表示:「與過去20年的營運模式相比,未來我們將會有重大的改變,生產基地將分散在不同的國家中,無法像以前一樣在大陸等其他地區建造大型的工廠。」
▲30年前,許多在桃園和其他城市設廠的公司,因為中國的低成本而西遷。(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此事件對於和碩和其他同業而言,反而達到一種鮭魚返鄉的概念:30年前,許多在桃園和其他城市設廠的公司,因為中國的低成本而西遷,協助其建立世界工廠的壯志:根據2016年中國對美國潛20大出口商,有15加皆來自於台灣。
巴克萊(BARCLAYS)經濟學家謝涵涵(Angela Heieh)說:「關稅預計將提高25%,這也會促使台灣公司加快回國或在新據點建廠的計畫,不過,由於貿易戰仍充滿著不確定性,那些工廠應會傾向於在台灣現有的工廠進行增產,而不是花更多的錢去興建新的工廠。」
但仍有許多的公司仍在考慮東南亞地區,不過多數仍是偏好於遷到更近一點的國內基地,而桃園也因此成了他們的首選,政府也因此做出了相應的對策,推出免稅期等獎勵措施吸引企業公民返鄉。
桃園今年加快追求製造業者的速度,已與許多的房地產經紀人合作協助企業尋覓土地,如今價格越來越高;根據第一太平戴維斯台灣分公司(Savills Taiwan)的消息指出,某些地區工業用地成本已較2014年增加了75%;甚至有官員透露,2018年9月止,要求桃園市政府協助取得土地的業者比1年前增加了30%。
▲今年1月到9月工業用地和工廠交易總額為新台幣290.2億元,其中,桃園便獨得126.5億元,稱霸所有縣市。(圖/翻攝自)
根據信義房屋的資訊顯示,今年1月到9月工業用地和工廠交易總額為新台幣290.2億元,其中,桃園便獨得126.5億元,稱霸所有縣市;信義全球資產經理王維宏也表示,原本較受歡迎的新竹土地因為供不應求,篩選公司的門檻較高,故許多公司都進而選擇桃園。
不只台灣原本的企業,有官員表示,就連外國企業也跟著追逐這波趨勢,美國超微電腦股份有限公司(Super Micro Computer Inc.)也正在桃園擴大伺服器產能,計畫在桃園砸下新台幣90億元來興建新的設施。
貿易戰愈演愈烈,台灣現在也成為避風港!工總就透露,高科技產業已經在考慮回台設廠,因為大陸工資提高,兩岸的生產成本只差10%。特別的是,現在台商搶著回台灣設廠,工業用地價格都飆高,五股甚至出現一坪就要1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