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文嬋/高雄報導〕高雄是台灣的工業重鎮,空污前20大廠多坐落在工業區,環保局將鎖定4大工業區,設置500個空品感測器,形同佈下天羅地網,搭配環局人員駐廠稽查,揪出違規工廠無所遁形,目前已完成評選,最快下個月動工,預計今年底前上路,可望成為全國第一。
駁二站微型感測器有顯示螢幕及風向風速計。(記者陳文嬋攝)
環保局將於工業區設500個空品感測器,搭配人力稽查揪出違規工廠。(記者陳文嬋攝)
環保局將於工業區設500個空品感測器,形同佈下天羅地網,揪違規工廠無所遁形,圖為臨海工業區。(記者陳文嬋翻攝)
環保局將於工業區設500個空品感測器,形同佈下天羅地網,揪違規工廠無所遁形。(記者陳文嬋攝)
根據環保署統計,高市空污費繳交比例統計,前20大工廠就佔了8成,大部分都在工業區,市府環保局加強查緝工廠違反空汙法,去年累計開罰5600多萬元,今年上半年累計開罰2400多萬元。
高市除了校園以外,現有77個空品感測器,包括C–Bike公共腳踏車站55個、大林蒲地區22個,環保局今年獲環保署補助,鎖定仁大、林園、臨海、大發工業區,將設置500個空氣品質感測器,透過與路燈、電桿共構,採高密集100至200公尺布建,以臨海工業區而言,布建可達150個點。
空品監測器能即時偵測懸浮微粒、揮發性有機物等,每3分鐘產生一筆監測數據,傳送到環保署物聯網平台,環保局利用建置中的空品智慧監測系統,進行數據統計分析,24小時監控工業區空品變化,一旦發現異常立即通報,環保局駐廠人員同步稽查,掌握污染來源,揪出違規工廠,將成為稽查利器。
值得一提的是,環保局推出燃燒設備、電力業加嚴標準等上路後,經檢視林園測站資料,發現林園工業區近5年硫氧化物從2600多噸減少為1200多噸,凸顯空污改善發揮成效,是空品改善最多的工業區。
環保局表示,工業區密集增設空品感測器,有助於改善整體空氣品質,目前已完成招標、評選,最快下個月動工,預計今年底前上路,明年底前會再增設750個,總計1250個空品感測器,數量、密度將成為全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