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委張景森上週在彰化鹿港宣布,將透過跨部會小組,針對彰化縣工廠比較密集的地區,可透過新訂都市計畫,讓工廠能合法經營,而都市計畫內的農地,也可以透過重劃方式取得住宅與生產用地,他承諾,中央會進行「工廠管理輔導法」修法,重新受理臨時工廠申請延長輔導期,地方縣市政府說前提是工廠不能汙染環境。
環團認為,政府破壞原先的承諾與規則,完全沒有公信力可言,實為直接變更地目,讓農地違章工廠就地合法,正醞釀串聯抗議行動。
地球公民基金會山林國土組專員吳其融表示,新政府上任後,僅盤點出17家違規應該拆除的工廠,彰化占了8家,卻只拆了其中的6家,其他縣市都拆完了,這件事情代表,彰化縣政府根本不想終結農地上的違規工廠,地方政府說的那些合法原則,其實只是加碼放水,對環團根本沒有可信力。
吳其融說,彰化地區,從和美的南佃到鹿港頂番婆,這區域是農地汙染最嚴重的地方,難道農地只要汙染了,就可以任意變更為住宅、工業用地,那台灣還要農地、還要農業嗎?政府不能重工業輕農業,為了迎合經濟,就辦理重劃、加發許可,這沒有任何道理。
彰化環盟總幹事施月英表示,政府這樣做,等於把過去合法的業者當作笨蛋,鑽漏洞、違規汙染的業者占盡了便宜,最後還能土地重劃,就地合法,以北彰化為例,最大的汙染就是水汙染,光用種植綠帶根本無法解決水汙染問題,加上政府稽查人力過去20年來都不足,一邊說保護農地,一邊讓工廠合法汙染,政府建立的制度全然遭到破壞。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專職律師郭鴻儀表示,根本就是違規工廠萬年展延加上騙選票,非常不負責任。若要細分,頂番婆地區不見得全都是歷史共業,有些就是貪小便宜,鑽法律漏洞的廠商,若此例一開,其他地區全都能夠比照辦理。
他表示,工廠業者的心態就是現階段已經大到政府拆不了,政府若不能細分縣市區域發展狀況,那些需要付出生態補償金,那些不用,都要有所規劃。在沒有配套的情況下展延臨登就地合法,這是中央政策的不公義、不公平;他說,政府別放任工廠汙染農地後,再協助把地皮炒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