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政院組改/完成最後拼圖

2018-05-04

政院組改/完成最後拼圖

2018-05-04 01:25經濟日報 記者吳馥馨/台北報導
  •  

 

行政院長賴清德。 報系資料照
行政院長賴清德。 報系資料照
 

 

行政院會昨(3)日通過組改草案,行政院人事長施能傑形容此為組改「最後一塊拼圖」;包括經濟部將改制為「經濟及能源部」、交通部改制為「交通及建設部」,有關水土保持、水源保育、氣象預報等業務合併成立為「環境資源部」。

此外,原二級機關原能會改為行政院核能安全委員會,成為三級獨立機關。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舉例說,像「黨產會」就是三級獨立機關;原能會副主委邱賜聰表示,核安會將承接原能會所有主管法令與核安兼督。

 

經濟日報提供
經濟日報提供
 

 

原本要移到環資部的國家公園業務,最終仍留在內政部,但將營建署業務分成國土管理署,國家公園署。

改制後的經濟及能源部,所屬工業局改制為產業發展署,加工處則與工業局工業區組合併後改制為產業園區管理局。分管招商與審查的投資處與投審會,將合併後改制為投資業務司。

原本傳言水利署要移到環資部,但最終有關水資源開發、水權調度、河川整治等業務仍留在經濟及能源部,只有地下水、溫泉水等水資源保育業務移到環資部。

環保署升格為環資部後,原本交通部中央氣象局也併入環資部,並改制中央氣象署;新設水資源保育署,承接經濟部水利署的水資源保育業務;新設水土保持及地質礦產署,承接經濟部礦務局、中央地質調查所,以及農委會水土保持局等業務;其他新設機關還包括森林及自然保育署、生物多樣性及森林保育研究所等。

施能傑指出,環資部業務擴大後,幾乎是新設,不等於原本的環保署。環保署長李應元認為,環資部的預算、人員,都比不上國防部、交通部、內政部等單位,不算「天下第一大部」。成立環資部對因應氣候變遷、台灣特殊地形,天然災害等,能把國家資源重新整備,對迎戰氣候變遷有其意義。

外界質疑,政府組織「愈改愈胖」。施能傑表示,就是要控制政院組織規模,下轄的三級機關要合理控制「沒有增胖」。

索賄或收賄申訴專線

  1. 本公司所有人員絕不接受任何廠商及其下包商給予賄賂或其他不正利益。
  2. 公司任何人員如有向廠商及其下包商索賄而違反前述聲明者,請具名逕向本公司檢舉、申訴,本公司必將嚴查;受理單位為稽核室,郵電地址:report@bes.com.tw 電話:(02)8787-7735、(02)8787-6522 ; 傳真:(02)8787-6250。
  3. 任何廠商及其下包商皆不得違反前述聲明,否則須自負一切法律責任。
  4. 非檢舉索收賄,請改撥 總機:(02)8787-6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