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賴清德今天召開記者會公布五缺中的缺水方案,賴清德表示,台灣產業用水面臨四大課題,包括產業用水持續成長、輸水用水效率偏低、區域水源分布不均、備援供水質量不足,未來四大改善對策,包括第一,開源,確保產業用水供應穩定安全。
第二,節流,加速減漏及農業節水,減輕水源開發負擔。第三,調度,建置區域支援調度幹管及產業園區供水管網。第四,備援,加強供水韌性及有效備援,降低枯水期缺水風險。
賴清德表示,透過辦理降低漏水率計畫、鼓勵工業用水循環利用等各項具體行動方案,產生的預期效益,不僅讓北中南科學園區不缺水,民生用水也一併解決,餘裕量還可供調度,包括台積電、華邦用水也都解決了。
經濟部次長龔明鑫表示,以節流措施為例,未來全國平均漏水率將從105年的16%,降至120年的10%。
產業缺水方案預期達到的效益,包括北台灣部分,北水南送,翡翠水庫支援新北市、石門水庫支援桃園、新竹縣市。
桃園新竹地區至目標120年每日將不足5萬噸,經由109年完成桃園支援新竹幹管工程,每日供20萬噸,可滿足。
如中國醫藥大學新竹園區、新竹交流道特定區及其他產業投資案用水,約每日5萬噸,到120年桃竹地區供水每日有13萬噸備用水量(供給207萬噸/日、需求194萬噸/日),可滿足桃竹地區產業用水。
中台灣方面,啟動台中彰化生活污水及農業尾水再利用。苗栗台中彰化地區至目標120年,每日將不足46萬噸,經由108年完成借道福馬圳供水工程(5萬噸/日),可解決彰濱工業區中期用水需求。
至120年,苗栗台中彰化供水有32萬噸/日備用水量 (供給254萬噸/日、需求222萬噸/日),可滿足苗栗台中彰化地區產業用水。
南台灣方面,啟動高雄開發30萬噸伏流水工程,強化高雄、台南水源互調的能力。
南部區域至目標120年,每日將不足65萬噸,108年台南高雄水源聯合運用工程(增供10萬噸/日)完成,配合已完成的曾文水庫蓄升增加5,500萬噸庫容,可因應南科中期用水需求,至120年南部有8萬噸/日備用水量(供給341萬噸/日、需求333萬噸/日),可滿足南部區域產業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