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計畫編300億預算,讓經濟部推平價產業園區計畫,學者認為,這根本是將既有農地的違章工廠就地合法,長期形成違章工廠聚落,卻直接圈一塊地就叫「平價產業園區」,並不符公平正義,長期違法使用我國農地,經濟部卻當作是「缺地有解」,如意算盤打得精。
根據農委會盤點,台灣農地上違章工廠約有13萬家,經濟部推估,已取得臨時工廠登記者在就地合法中者有5821家。但環團統計,近3年來違章工廠每年以750至850家速度增建,特別是政府釋出工廠田園化生產聚落政策,欲將彰化水五金當成示範區推動,不僅其他未登記工廠聚落也將跟進,新設立的工廠也紛搶建,但各縣市公布的拆除家數卻是零。
除了彰化鹿港頂番婆地區外,台南市的永康、歸仁、安南區也是新建違章工廠較嚴重之處。
中研院退休研究員、前文化大學環境設計學院院長楊重信表示,長期以來,若沒有政府縱容,怎會有如此多違章工廠?他表示,之前說田園生產聚落,後來又有串珍珠計畫,引起外界譁然後,現在又推前瞻計畫,其中有300億元,設置「平價產業園區」要做工業區改善、設立公共設施、輔導違章工廠設置。
楊重信表示,平價產業園區有128公頃,最終這還是集中設置工業區,把工廠串聯形成聚落,據了解園區共畫了160多處,每1個都是面積在20公頃以下,等於一個一個坐落在農地上的小型工業區成立,讓原本的違章工廠聚落合法。
他表示,這些違章工廠違規在先,又讓他就地合法,政府還補貼,先弄100多公頃合法再逐步擴大,違規工廠就地合法,但源頭沒有法源管制不能再蓋,一邊源頭沒緊縮,另一邊違法的可就地合法,繼續放任工廠危害農地、農業資源,問題並沒有解決。
楊重信也認為,對於違法工廠政府根本不應該補貼、開發來容納,所有的費用工廠應該負起連帶責任,工廠當初買農地,租農地,就是貪圖農地價格相對低廉,確實也創造了類似后里腳踏車、彰化水五金等國際級有名的經濟奇蹟,收稅的經濟部與地方政府根本不想拆,管理違規使用與取締的內政部不吭聲,農委會無力管,造成3個單位互推。
他表示,這些違規工廠若要就地合法,相關的成本應該要負擔,損害部分也須要賠償,比如環境成本、對農地長期的損害復原,灌溉水汙染復原需要多少成本,這些都是可以精算的,這樣對於社會才能交代,否則並不符合公平正義。